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报送2003年度卫生系列运动医学专业职称评审材料的通知

时间:2024-06-24 04:05:3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36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报送2003年度卫生系列运动医学专业职称评审材料的通知

国家体育总局 卫生部


关于报送2003年度卫生系列运动医学专业职称评审材料的通知
  
体人字(2003)12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厅局、体育局,各直属单位及有关单位:
  
  2003年卫生系列运动医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展,根据人事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通知》精神,现就报送评审材料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推荐评审材料的内容
  (一)报送材料的详细目录1份。
  (二)单位提交推荐评审的综合报告一式3份(报告中要说明被推荐人的姓名、参加评审的系列、职务级别及推荐的理由)。
  (三)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需由省区市职改部门出具委托评审函。
  (四)《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3份。
  (五)个人业务自传(2000-3000字)一式3份。
  (六)《申报卫生系列运动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一览表》一式15份。
  (七)学历、学位证书、职称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复印件各1份。
  (八)任现职以来正式出版或发表的代表作:
  申报正高须提交在专业核心期刊上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专业学术论文2篇;
  申报副高须提交在专业期刊上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专业学术论文2篇;
  申报中级须提交在专业期刊上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专业学术论文1篇。
  (九)论文鉴定表(附后)一式3份。
  (十)200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1份。
  (十一)其它获奖证书复印件。
  (十二)体育总局直属单位申报人员须提供外语考试合格证复印件1份。
  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的审核与报送
  (一)表中1-7页的内容填写是否清楚、属实、有无漏页。
  (二)年度及任职期满考核结果必须注明聘期内历年或近4年考核等级,并有考核评语。
  (三)基层单位和呈报单位意见栏均应写明“同意推荐×××同志晋升×××职务任职资格”。
  (四)呈报单位意见栏应注明单位推荐形式(评委会或行政办公会),并分别说明参加推荐人数、同意人数、反对人数、弃权人数。
  (五)推荐破格评审对象,表中考核结果、获奖情况及论著应符合有关文件的破格条件,并在两级推荐意见中写明“同意推荐×××同志破格晋升××职务任职资格”。
  (六)经审核后,单位负责人应签署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
  三、其他注意事项:
  (一)《专业技术职务考核登记表》为年度考核表,必须有单位考核评语。
  (二)所附论文或论著,申报人必须是第一作者。申报高级职务任职资格必须由单位从本单位外聘请2位以上同行高级专家(专家职务不低于拟申报职务)对同一论文或论著分别进行鉴定,鉴定意见必须注明是否具备拟申报职务任职资格水平。
  (三)报送推荐评审材料(含复印件)一定要清晰并裁剪成规格的A4复印纸。
  (四)参加评审的专业技术人员所报送的材料请自留底稿,除《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外,其他材料一律不再清退。
  (五)评审材料一律由单位统一报送。
  (六)申报正高职务需进行现场答辩,答辩的有关事宜另行通知。
  四、收费标准:
  正高每人500元,副高每人400元,中级每人300元。
  五、报送办法:
  (一)报送材料截止时间2003年10月30日。
  (二)报送地点: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1号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淑生、杨虹
  电话:010-64912131或64912128
  
  附:1、申报卫生系列运动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一览表
  2、论文鉴定表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公章)
  卫生部办公厅(公章)
  
  二○○三年三月二十七日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促进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决议

青海省人大常务委员会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促进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决议
青海省人大常务委员会


(1993年5月25日青海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条三次会议通过)


青海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省人民政府《关于抗灾救灾情况的汇报》。会议认为,今年春季我省牧区大部分地区发生雪灾,使牧民群众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组织灾区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投入抗雪救灾
。动员全省人民支援灾区,把灾害损失减到最低程度,抗雪救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会议分析了我省牧区畜牧业生产条件,总结了经验教训,认为高寒牧区风雪灾害频繁,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畜牧业生产呈波浪型发展,是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难点。因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集中力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实现畜牧业持续
稳定发展,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迫切任务。为此,特作如下决议。
一、提高认识,致力于实现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持续稳定发展畜牧业,是牧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兴旺的基础。对此,各级人民政府要有足够的认识,进一步端正发展目标,落实目标责任制,要引导牧民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逐步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
向发展,从根本上提高畜牧业的防灾抗灾能力,加快牧区社会经济发展,向小康目标迈进。
二、深化改革,继续完善双层经营承包责任制。深化牧区改革,要从实际出发,即要增强牧户的经济实力,又要发展集体经济。发展牧民间多种形式的组合,提高牧民个体和群体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尽快落实冬春草场承包责任制,调动牧民管护、利用和抗资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全面
贯彻“以牧为主,草业先行,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更加放手地发展牧区多种经济成份,鼓励牧民进入第二、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逐步改变单一的生产经营局面,坚持走提高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新路子。多途径、多形式培育活畜和畜产品市场,以市场带动产业发展,以
流通促进牧区经济建设。
三、增加投入,加快牧区“四配套”建设的速度。各级人民政府要重视灾前投入,组织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逐年增加对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加快生产条件的改变。牧区基础建设,要以草场建设为重点,以解决牧畜冬春温饱为主攻方向,以防灾抗灾为目的,坚持草场围栏、
人工种草、牧畜棚圈、牧民定居房屋“四配套”和防灾基地建设。力争在本世纪内,实现畜均一亩围栏草场,畜均冬春贮备伺草20公斤,50%以上的牲畜有棚圈,80%的牧户定居。同时,要加强宣传、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牧民的牧质
文化生活水平。
四、依靠科技,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科技兴牧的思想,充分发挥畜牧科技人员的作用,加强对群众的科普教育,推广应用科技成果,改良牲畜品种,防治牲畜疫病,保护改良天然草场,加强饲养管理,保护母畜和种畜,提高畜群生产能力,转变头数畜牧业和自给
自足的传统观念,实行科学的生产经营方式,不断提高牧畜个体生产性能,以质量优势代替数量优势,在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实行“西繁东育”,大力推广季节性畜牧业,加快周转,增加出栏,不断提高牲畜殖率、成活率、总增率、商品率,加工增值,走效益畜牧业的路子。
五、密切协作,建立防灾抗灾社会保障体系。牧区防灾抗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也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立足于社会部门,要把防灾抗灾作为指导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内容;省、州、县三级财政和民政部门分别建立防灾保畜基金和救灾基金,按年度预算一定比例提留,逐年
积累,灾年使用;大力推行牧区雪灾保险制度,通过保险引导牧民积累基金;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测预报,改善各级气象部门预测预报和信息发布手段,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积极发展交通通讯事业,改变边远地区闭塞状况。
会议号召,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精心安排,组织、帮助灾区人民群众尽快恢复生产,重兴家业,为实现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开创良好的开端。



1993年5月25日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舟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浙江省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舟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舟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五年六月二十九日



舟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共舟山市委、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舟山市深化完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的通知》(舟委发〔2005〕35号),不再保留市文化体育局、市广播电视局,组建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是主管全市文化、文物、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的市政府组成部门。

一、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文化、文物、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版权)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制定全市文化、文物、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规定,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研究、指导全市文化、文物、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指导、协调全市文化、文物、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产业发展。

(三) 规划文化、文物、出版设施建设布局;参与或组织实施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市级公共文化设施。

(四)综合管理全市社会文化事业(电影业),加强群艺馆、文化馆(站)、图书馆、影剧院等建设;指导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指导少儿文化。

(五) 综合管理全市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文学、摄影、书法等工作,重点抓好各门类艺术精品的创作与生产管理和文化、文物科技工作。

(六)申报、推荐全国、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承担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相关审核、申报和管理工作,实施文物保护与抢救工作;审核、申报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文物维修项目; 申报、管理文物维修经费。

(七)负责全市广播电视行政(行业)管理;负责广播电视的日常宣传监管和违纪违规行为的查处。

(八)负责全市公开发行报刊、连续性内部资料、图书型内部资料的行业管理工作;负责相关企业的审核、报批。受省新闻出版局委托,负责辖区内出版印刷行业管理。

(九)负责全市著作权(包括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行政管理工作,调解著作权纠纷,查处著作权侵权案件。

(十) 指导监督文化、文物、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的行政执法工作;负责办理文化、文物、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和版权方面的行政复议案件;指导开展全市对外文化交流工作。

(十一)指导文化、广电、新闻出版行业协会、学会等社团组织的活动。

(十二)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主要职责,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内设6个职能处室:

(一)办公室(计划财务处)

综合协调局机关日常工作;负责重要报告和综合性文件的起草;组织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负责局机关文秘、档案、保密、信访、联络接待及后勤服务等工作;负责和指导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负责局机关财务管理工作;对局属单位财务收支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负责局系统内的基本建设工作。

(二)组织人事处

负责、指导直属单位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组织人事、机构编制、劳动工资、职称评聘和出国人员政审工作;指导直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三)文化艺术处

研究制订全市社会文化事业和文化艺术发展规划及政策,并组织实施;管理全市专业文化、艺术事业;组织协调全市重大社会文化活动;研究指导艺术专业剧团的管理体制改革;指导全市文艺创作和艺术生产工作;指导直属文艺单位的业务建设;负责全市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

(四)广播影视处

研究制定全市广播电视事业的总体发展规划和政策;负责全市广播电视台(站)的审核、报批和年检工作;负责广播电视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视频点播、闭路电视系统、大屏幕电视、营业性电视摄像服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等经营机构的审核、审批以及相关行政管理工作;管理全市广播电视频率、频道;负责广播电视的日常宣传监管和违纪违规行为的查处;负责电影发行放映单位的行业管理。

(五)新闻出版管理处

研究制定全市出版发行单位和出版物市场发展规划布局,负责全市出版的公开发行报刊、连续性内部资料的日常审读和年检审核;负责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申请出版连续性内部资料的审核、报批(事先应征得市委宣传部的同意);负责市本级申请出版图书型内部资料(除党史类、史志类、文史类、宗教类、外宣类、法律法规类以外)的审批;负责全市申请设立出版物批发企业、省内出版物连锁经营企业、跨省发展会员的读书俱乐部及其类似组织、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企业的审核、报批,以及上述企业变更名称、业务范围、地址,兼并其他出版物发行单位,因合并、分立而设立新的出版物发行单位的审核、报批。

根据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委托,负责全市申请设立包装装潢印刷企业、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的审批以及上述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变更备案;负责全市申请出版物印刷企业、可录音类音像复制企业、外商投资印刷(复制)企业的审核、报批;负责市级打字、复印单位审批;负责全市印刷企业的年检换证;指导市印刷行业协会工作。

承担著作权的行政管理工作,调解著作权纠纷,查处著作权侵权案件。

(六)产业法规处

负责起草、审核局有关政策性文件;负责局行政复议工作;承担市文化市场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开展文化市场管理和“扫黄”“打非”工作;指导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的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管理、监督局系统国有资产;管理、指导、协调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对外交流工作;指导各类文化经营行业协会,并开展工作。

三、人员编制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机关编制为23名(含派驻纪检监察1名,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编制)。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3名;科级领导职数12名。

四、其他事项

撤销市文化市场稽查队、市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组建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为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所属的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人员编制8名,其中科级领导职数2名。主要职责:贯彻执行文化市场有关法律法规,依法查处演出娱乐、网吧及互联网上网服务、电子游戏、美术品销售、文物经营等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查处违法安装和设置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违法接收和传送境外卫星电视节目和走私盗版影片放映行为,查处图书、报纸、期刊、影像制品、电子出版、计算机软件等方面的违法违规出版活动和印刷、复制、出版物发行中的违法经营活动,查处盗版侵权行为,承担“扫黄”“打非”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5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