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漯河市城市规划区个人建设管理办法

时间:2024-07-04 10:32:2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01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漯河市城市规划区个人建设管理办法

河南省漯河市人民政府


漯河市人民政府令第1号

《漯河市城市规划区个人建设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 长


二○○七年九月十日


漯河市城市规划区个人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城市规划区内个人建设行为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个人住房建设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本办法所指个人建设行为是指居(村)民新建、改建、扩建、翻建住房以及围墙、搭棚等行为。
  第四条 漯河市规划管理局是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市规划区内个人住房建设规划审批及违法建筑查处的监督工作。
  各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市规划管理局的授权,负责城市规划区内所辖行政区域个人建房规划的前期审查、竣工验收及个人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工作。
  第五条 审批原则
  (一)节约用地原则。对规划区内村庄的现有用地划定界限,范围以外原则上不予审批。
  (二)规划合理布局原则。新建居(村)民建设住房的主朝向间距一般不得小于1:1,层数不得超过3层。
  (三)在个人土地使用权属证件界定的土地使用范围内,建筑密度原则上不大于65%,容积率不大于1.3。
  第六条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审批:
  (一)影响城市规划实施和近期规划建设的;
  (二)影响消防安全的;
  (三)影响市容观瞻和环境卫生的;
  (四)影响交通(包括影响邻居出入通道)的;
  (五)占压城市道路或不符合道路退让红线要求的;
  (六)产权不明,四邻有纠纷的;
  (七)影响城市防洪防汛的;
  (八)与城市公共设施有矛盾的;
  (九)侵占城市公共绿地的;
  (十)沙澧河开发建设范围及沿岸景观控制区内的;
  (十一)影响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保护的;
  (十二)供电高压走廊范围之内的;
  (十三)紧靠易燃易爆源,属禁建范围以内的;
  (十四)铁路沿线50米范围内的;
  (十五)其他需要规划控制的区域。
  第七条 居(村)民新建、扩建、改建、翻建住房,必须按法定程序办理个人住宅建设规划许可证。在城市规划建成区内个人建房需要使用土地的,需办理个人住宅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八条 居(村)民个人建房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个人申请并填写个人住宅建设规划许可证申请表,属居(村)民新建住房需使用土地的,应当同时办理个人住宅用地规划许可证;
  (二)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征求四邻意见并签署意见;
  (三)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审查并签署意见;
  (四)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现场勘察,并出具审查意见;
  (五)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施工图纸;
  (六)市规划管理局核发个人住宅建设规划许可证。
  第九条 建房人取得个人住宅用地规划许可证后6个月内未申请办理用地手续,或取得个人住宅建设规划许可证后6个月内未开工建设,又未及时办理延期手续的,个人住宅用地规划许可证或个人住宅建设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
  居(村)民新建、改建、扩建、翻建住房,应严格按照规划许可证核准的面积、高度、层数、结构等施工。建房人应在房屋竣工1个月内向所在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验收;符合规划审批要求的,由市规划管理局颁发个人住宅建设规划许可证正本。
  第十条 土地部门凭个人住宅用地规划许可证正本办理土地权属登记有关手续;房产管理部门凭个人住宅建设规划许可证正本和土地权属证件办理房产手续。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个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的,批准文件无效。
  第十一条 个人在城市规划区农田内从事农业种植、养殖等,涉及围院、搭棚等建设行为的,由个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初步审查意见,报市规划管理局批准。
  第十二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者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影响城市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土建工程造价3%-10%的罚款。
  受到停止建设或拆除建筑物、构筑物等处罚的个人,必须立即停止施工。拒绝、阻碍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根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拆除违章建筑不予补偿。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3年4月3日发布的《漯河市城市规划区个人建设管理规定》(漯政〔2003〕23号)同时废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办法

(2005年12月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35号发布,2006年1月1日施行)


  第一条 根据《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区域界线包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州、市(地级市、自治区直辖市)、地之间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州地级界线);州、市、地内县(市、区)之间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县级界线);县(市、区、自治区直辖市)内乡、镇之间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乡级界线)。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行政区域界线批准文件的各项规定,采取各种形式开展行政区域界线宣传教育,维护行政区域界线的严肃性、稳定性。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改变行政区域界线。



  第四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全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州、市(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

  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 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应当坚持有利于统一管理、有利于维护稳定、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实行分级负责,联合检查,共同管理。



  第六条 州地级界线、县级界线、乡级界线勘定后,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以通告和行政区域界线详图形式,及时予以公布。



  第七条 行政区域界线毗邻的各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对行政区域界线界桩或者标志物实行分工管理,签订协议书。



  第八条 行政区域界线界桩、标志物发生损坏、移动或者其他变化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界桩损坏的,由管理责任方在毗邻一方在场的情况下原地修复;不能在原地修复的,双方协商另选地点埋设。界桩埋设地点确定后,双方签订协议书,确定界桩埋设方案及相关费用承担事项;

  (二)因建设、开发等原因需要移动或者增设界桩的,由行政区域界线毗邻的各有关人民政府共同协商确定新的埋设地点。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三)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发生变化的,管理责任方应当及时通知毗邻的相关人民政府共同确定新的标志物。

  重新埋设界桩或者确定新的标志物,应当保持行政区域界线批准文件中确定的界线位置不变,并建立档案,将有关文件报该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准机关备案。



  第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移动、拆除界桩或者标志物;不得擅自跨界设置与行政区域界线有关的牌匾、界石、路标等标志。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5年组织一次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

  州地级界线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毗邻州、市(地)人民政府联合检查;县级界线由州、市(地)人民政府组织毗邻县(市、区)人民政府联合检查;乡级界线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毗邻乡、镇人民政府联合检查。

  联合检查的结果,由各有关人民政府共同报该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准机关备案。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依法建立行政区域界线档案,妥善保管勘定行政区域界线以及行政区域界线管理中形成的各种档案材料,并建立借阅和提供利用制度。



  第十二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组织编制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区域界线详图。

  涉及行政区域界线的地图,其行政区域界线的画法应当与行政区域界线详图一致。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建立行政区域界线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更新机制,做好行政区域界线成果的信息化、社会化服务。



  第十四条 因行政区域界线地区的土地、草原、矿产、森林等资源的使用权引起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因对行政区域界线实地位置认定不一致引起的争议,由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协调处理,协调不成的,报行政区域界线批准机关处理。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故意损坏或者擅自移动、拆除界桩或者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的,应当支付修复界桩或者标志物的费用,并由负责管理该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的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跨界设置与行政区域界线有关的牌匾、界石、路标等标志的,由标志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责令其移出或者拆除;拒不改正的,强行拆除,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七条 民政部门或者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其他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刚果共和国(布拉柴维尔)友好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刚果共和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刚果共和国(布拉柴维尔)友好条约的决议

(1964年11月5日通过)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二九次会议决定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刚果共和国(布拉柴维尔)友好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刚果共和国(布拉柴维尔)友好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刚果共和国(布拉柴维尔)总统,
愿意保持和进一步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刚果共和国(布拉柴维尔)之间的深厚友谊;
深信,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刚果共和国(布拉柴维尔)之间的友好合作,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助于增进亚洲和非洲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并且有利于世界和平;
为此目的,决定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缔结本条约。
第一条 缔约双方将保持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刚果共和国(布拉柴维尔)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
第二条 缔约双方保证相互尊重对方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第三条 缔约双方保证用和平协商的办法解决双方之间的一切争端。
第四条 缔约双方同意,本着友好合作的精神,按照平等互利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发展两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关系。
第五条 本条约须经批准,批准书应尽速在布拉柴维尔互换。
本条约自互换批准书之日起生效,有效期十年;如在期满前一年,缔约任何一方未用书面通知另一方终止本条约,则本条约的有效期将自动延长十年,并依此法顺延。
本条约于1964年10月2日在北京签订,共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法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刚果共和国(布拉柴维尔)
全权代表 全权代表
刘少奇 阿方斯·马桑巴-代巴
(签字) (签字)
注:这个条约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于1964年11月23日批准,刚果共和国(布拉柴维尔)总统于1964年11月21日批准。条约自1965年1月9日生效。
相关文件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决定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刚果共和国(布拉柴维尔)友好条约的全权代表的决议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刚果共和国(布拉柴维尔)友好条约的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