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芙蓉姐姐”,多元化社会的网络狂欢/杨涛

时间:2024-06-29 08:11:2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45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芙蓉姐姐”, 多元化社会的网络狂欢

杨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芙蓉姐姐”突然之间成名了,如今记者要见她的难度,据称约等于见王菲的难度。前些天,她与另一位网络红人木子美同台亮相,一片风光无限的神情。她的风光何从来?她的风光又将往何处去?
            边缘人的娱乐
关注“芙蓉姐姐”,就不得不关注一下那些在考研边缘的人。在中国的大学特别是那些有一定名气的大学附近都生活着那么一批为考研而存在的人,他们早已毕业,但为了考研成功,为了改变命运,又啸聚于名校附近,听名师讲课,有的历经三年、四年失败而不悔。
“芙蓉姐姐”便是在北大、清华附近的考研一族,她有着三次考研失败的经历。相对于学校的学生来说,“芙蓉姐姐”这一批考研人,是一批边缘人,是主流社会以外的人员。“所有的考研人都知道,选择考研,就如同选择遁世,切断尽可能的社会活动,忍受孤独,忍受寂寞,承受压力,承受填满书本的荒芜的心灵。”一位考研人如是说。为了考研,大部份考研人选择了单身光棍,因为谈恋爱很花费时间,他们耗不起。可是,他们也有诉求,也有自己的表达,他们需要释放,他们需要娱乐。那么,他们也需要选择一种方式,让自己过分紧绷的神经放松。“芙蓉姐姐”便选择了创造自己的特色的造型,选择了“s”造型,选择了摄影,选择了不邀自到一些系迎新晚会表演免费舞蹈,选择上网发贴。这是一种边缘人自已寻找的娱乐,一种为了不在渺茫的希望漩涡中沉沦,在考研的苦海中寻找自己幸福生活的方式。
            另类中的另类
不过,“芙蓉姐姐”的所有娱乐,如果仅仅定位于在考研的沉闷生活,自己寻找的一丝放松,那也是自己的放松而已,自己的娱乐不能等同于大众的娱乐。如今的年代,是“眼球”的年代,谁有本事更能吸引眼球,谁就能将自己的娱乐转化为大众的娱乐。这个本事就是另类。
网络中的另类出现的最早也是现在用的最滥的另类手段,就是与性相关。用“下半身”写作,或者直接就是展现自己那怕丑的一塌糊涂的收购侗体,也能让网站的服务器瘫痪。本子美成名了,竹影青瞳成名了,流氓燕也成名了。不过,想成名的人太多了,于是,在网络上提供“性”的人也多起来了,而消费这些东西的人们却开始有了“审丑疲劳”,消费市场并不那么火爆了,“性”作为成名的另类武器开始变得并不那么管用了。
还好,“芙蓉姐姐”横空问世了。她用的不是“性”武器,尽管她自己曾说“我那妖媚性感的外形和冰清玉洁的气质,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众人的目光‘无情地’揪出来。我总是焦点。我那张耐看的脸,配上那副火爆得让男人流鼻血的身体……”其实,见过她们的人都知道她没有说的那么神,充其量不算丑而已。她的秘密武器就是那些看起来十分荒诞的造型,还有那些让舞盲看后都要喷饭的舞蹈。更重要的是,她的极度自恋。你越是要骂,我越是要自夸自己,还要贴上更多自己的图片。骂得越多,我反击的也越多,最后人气给活生生给带起来了。其实,现实生活中的“芙蓉姐姐”, 人称是一个害羞、普通的大女孩,可是在网络中,你没有极度的自信甚至是自恋,你能让自己的娱乐转化为大众的娱乐吗?
        网络,大众狂欢的平台
 以往的年代,明星是财团、政府和强势团体塑造的,在传统媒体中露脸,那是有极高的门槛,要经过商业的包装,要开展系列的造星运动,要金钱的堆积。并且,在造星运动中,尽管说财团要考虑大众的口味,但是,实际上,其本质仍然是财团在主宰大众的口味,大众并没有多少挑选的空间。
而网络的出现,开始在颠覆传统的明星塑造的方式。网络是低门槛,网络不需要金钱的堆积,就可以登堂入室了,个人可以在网络上自娱自乐,可以通过一种另类的方式将自己的娱乐转化为大众的娱乐。更重要的是,大众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挑选自己娱乐口味的自由,可以让那些满足自己口味的娱乐人气聚集,让那些并不喜欢的自动销声匿迹。网络提供了大众狂欢的平台,网络颠覆了以金钱、身份或者伯乐式的挑选成星的方式,因而,它也成全了“芙蓉姐姐”。
              多元化的宽容
尼采说:“上帝死了”,这个世界便没有了权威,于是各种思潮滚滚,人人成为自己信仰的主导。在中国,儒家看来也无法再主导人们思想,郑家栋带了“六个妻子”出国,令人怀疑儒学能否让沁入人心。于是,法律与道德分野了,道德多元化了。
而“芙蓉姐姐”们另类的网络红人,她们的成名,她们的传播,最需要的就是宽容,需要有人接受,当然更需要有人批判时,她们还能存在,不至于因为另类找入另册。
而恰恰是多元化意味着宽容,宽容就能让“百花齐开,百家争鸣”,一些以往看来是离经叛道的行为为人们所接受,或者不被接受但至少在批判中还能生存。“芙蓉姐姐”有幸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本子美之流也是。否则,她的那些荒诞不经的造型,早就被道德君子们封杀了。而且,她们恰恰还是选择在最多元化的网络中成长,然后才涉足于传统媒体,宽容让她们的另类的苗子茁壮成长。

不过,成名与名星还是两回事,某人可能一时成名成为一时的名人,但是要成为名星却要持久不断的推动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内在的应对挑战的能力与适合在娱乐界、演艺???娴乃刂省!败饺亟憬恪苯?吹穆啡绾危?拐娴煤苣阉怠K?裕?蚁胗谩缎戮┍ā返纳缏壑械囊痪浠敖嵛玻?败饺亟憬恪保?嫠?グ桑 ?br> 个人博客:浩瀚法网 ( http://tao1991.fyfz.cn ) 欢迎光临、链接 

论商事仲裁程序的开始

邓 杰
(华侨大学 法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

[作者简介] 邓杰(1972- ),女,湖北松滋人,法学博士,华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私法学研究。


[摘 要] 商事仲裁程序何时开始,是一个既关乎当事人仲裁程序权更影响当事人实体权益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应从体现和发挥商事仲裁优势的角度出发,结合不同类型商事仲裁即临时仲裁和机构仲裁的实际,对商事仲裁程序的开始作出合理的规定,以保障和督促当事人充分享有并有效行使其仲裁权从而维护其自身的合法权益。
[关 键 词] 商事仲裁程序;开始;时效;完善
商事仲裁程序的开始,即商事仲裁机构或商事仲裁庭就当事人提交的商事争议进行解决之程序的启动。能否从体现和发挥商事仲裁优势的角度出发,结合不同类型商事仲裁即临时仲裁和机构仲裁的实际,对商事仲裁程序开始的时间作出合理的规定,对于保障和督促当事人充分享有并有效行使其仲裁权以及通过仲裁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结合有关商事仲裁的国内立法、国际立法和仲裁规则中的规定,对商事仲裁程序开始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并在分析我国现行仲裁制度中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提出修改和完善的建议。
一、商事仲裁程序开始的时间
对于商事仲裁程序开始的时间,各有关商事仲裁的国内立法、国际立法以及仲裁规则一般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不尽相同。
(一)有关的国内立法、国际立法及仲裁规则中的规定
1.商事仲裁程序依当事人约定的时间开始
商事仲裁的首要原则是意思自治原则,因而对于商事仲裁程序的开始,亦可由当事人协商约定。许多商事仲裁立法在此问题上,都确立了首先遵从当事人约定的原则。例如,英国《1996年仲裁法》第14条第1款即规定:“当事人可以自由约定仲裁程序何时被视为开始。” 1998年《德国民事诉讼法典》第1044条亦规定,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商事仲裁程序的开始才依法律的规定来确定。还有一些商事仲裁立法中也都含有“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之类的措词,以明确在有关商事仲裁程序开始的问题上,当事人享有作出约定的权利。
2.商事仲裁程序自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送达提交争议或指定仲裁员的书面通知之日开始
在当事人没有就商事仲裁程序的开始作出约定的情况下,各国采取的做法不尽相同。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做法是:如果当事人没有作出约定,则商事仲裁程序视为自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送达提交争议或指定仲裁员的书面通知之日开始。例如,英国《1996年仲裁法》第14条第2款至第5款即规定,如果当事人之间无约定,则商事仲裁程序的开始适用以下规定:(1)如仲裁协议中已任命或选定仲裁员,关于某事项的仲裁程序,自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送达书面通知,要求其将该事项提交已经任命或选定的仲裁员开始;(2)如仲裁员需由当事人指定,关于某事项的仲裁程序,自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送达书面通知,要求其指定仲裁员或同意就该事项对仲裁员作出的指定时开始;(3)如仲裁员需由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人指定,关于某事项的仲裁程序,自一方当事人向该人发出书面通知,请求其就该事项指定仲裁员时开始。2000年香港《仲裁(修订)条例》第二部第31条第1款亦规定:“仲裁协议的一方向另一方或多于一方送达通知书,要求他或他们委任或赞同委任一名仲裁员时,仲裁即当作展开;如仲裁协议规定争议须提交予协议中所提名或指定的人,则在仲裁协议的一方向另一方或多于一方送达通知书,要求他或他们将争议呈交该被提名或指定的人时,仲裁即当作展开。”
3.商事仲裁程序自被诉方当事人收到仲裁通知之日开始
目前,许多商事仲裁立法和商事仲裁规则都规定,商事仲裁程序自被诉方当事人收到仲裁通知之日开始。例如,1998年《德国民事诉讼法典》第1044条规定:“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有关特定争议的仲裁程序应从被诉方当事人收到要求将该争议提交仲裁的申请之日起开始。”瑞典《1999仲裁法》第19条亦规定,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仲裁程序自被诉方当事人收到申诉方当事人提出的仲裁申请之日开始。1985年《联合国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第21条则规定:“除非当事各方另有约定,特定争议的仲裁程序,于被诉方当事人收到将该争议提交仲裁的请求之日开始。”1976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在第3条第2款亦作出了类似的规定:“自被诉方当事人收到仲裁通知书之日起,仲裁程序应认为即已开始。”此外,我国的台湾地区也是采用上述标准来认定商事仲裁程序的开始的。 1998年台湾《仲裁法》第18条规定:“当事人将争议事件提付仲裁,应以书面通知相对人。争议事件之仲裁程序,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自相对人收受提付仲裁之通知时开始。前项情形,相对人有多数而分别收受通知者,以收受之日在前者为准。”美国不仅同样采用了上述标准来认定商事仲裁程序的开始,而且还就有关通知的送达方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2000年美国《统一仲裁法》第9条第1款规定:“某人以双方约定的方式向仲裁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送达经记录的通知,或如无此约定,则以所要求和取得的经证明的邮件或挂号信、送达回证的形式,或以开始民事诉讼认可的方式送达,则仲裁程序开始。”
4.商事仲裁程序自商事仲裁机构收到仲裁申请之日开始
许多商事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都规定,商事仲裁程序自该商事仲裁机构收到仲裁申请之日开始。例如,1998年《斯德哥尔摩商会加速仲裁规则》第5条规定:“仲裁因申请人向仲裁院提交仲裁申请书而开始。”1998年《国际商会仲裁规则》第4条第2款规定:“秘书处收到申请书的日期在任何意义上均被视为开始仲裁程序的日期。”1997年《美国仲裁协会国际仲裁规则》第2条第2款规定:“自AAA收到仲裁通知之日起,仲裁程序即被视为开始。”1998年《伦敦国际仲裁院仲裁规则》第1条第2款规定:“登记员收到申请书之日应视为开始仲裁之日。”但是结合该条第1款第6项的规定,如果当事人未按照仲裁费用表预缴费用,则视为登记员没有收到申请书,商事仲裁程序亦未曾开始。此外,1997年《日本商事仲裁协会商事仲裁规则》、1997年《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仲裁规则》、1998年《德国仲裁协会仲裁规则》、1998年《荷兰仲裁协会仲裁规则》、1998年《印度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1998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网上加速仲裁规则》等都作出了类似的规定。
(二)分析和评价
从上述来看,虽然各有关商事仲裁程序开始时间的规定不尽相同,但其实差别并不大。首先,各有关商事仲裁立法大都根据商事仲裁的首要原则——意思自治原则,规定允许当事人就商事仲裁程序开始的时间作出约定或达成协议。这不仅使当事人的意愿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满足,使商事仲裁程序自主性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更使对商事仲裁程序开始时间的认定变得简单而明确。其次,商事仲裁程序无论是自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送达提交争议或指定仲裁员的书面通知之日开始,还是自被诉方当事人收到仲裁通知之日开始,其实都差不多。因为这两者都是以双方当事人之间实施的将争议提交商事仲裁的有关准备行为,亦即开始履行他们之间商事仲裁协议的有关行为,来作为认定商事仲裁程序开始时间的标准的。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送达将争议提交商事仲裁的通知的时间,其实也是另一方当事人(通常就是被诉方当事人)接到这种通知的时间。
以商事仲裁机构收到仲裁申请之日作为商事仲裁程序开始的时间,一般是机构仲裁中采取的做法。通常,如果当事人已在商事仲裁协议中约定了一个商事仲裁机构,那么争议产生后,一方当事人向该商事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或递交仲裁申请书,即为该当事人履行其商事仲裁协议以启动商事仲裁程序的开始。总之,与临时仲裁一样,机构仲裁中商事仲裁程序的开始或启动,也是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和行为。因为,归根结底,当事人才是商事仲裁程序的主人。不过,需指出的是,有的商事仲裁机构规定,如果当事人未按其规定预缴仲裁费,则视为没有收到当事人的仲裁申请书,商事仲裁程序也视为未曾开始。应该说,从维护商事仲裁机构的日常管理和经济利益出发,对于这种规定也无可非议。但从今天支持和鼓励商事仲裁发展的国际大趋势来看,这种规定显然有些不太合拍。其实,商事仲裁机构不妨将当事人缴纳仲裁费的时间推后到裁决作出之后、通知当事人领取裁决书之时,若当事人拒绝缴纳仲裁费,即可扣留裁决书直至通过诉讼途径进行追偿,而完全不必将仲裁费的缴纳同商事仲裁程序的正常开始混淆在一起,因为后者是涉及当事人能否通过商事仲裁解决其争议的重大问题。
二、商事仲裁程序开始的意义
确定商事仲裁程序何时开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可据以判断商事仲裁的提起是否超过时效,从而督促当事人在时效期间内提请商事仲裁,有效地开始商事仲裁程序;其二,可据以确定有关利息能否得到追偿。
(一)督促当事人在时效期间内开始商事仲裁程序
与诉讼程序一样,商事仲裁程序也必须在有关的时效期间内开始。否则,一旦提起商事仲裁的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便无法通过商事仲裁方式解决其争议。因此,为避免依协议将争议提交商事仲裁解决的权利丧失,当事人必须遵守商事仲裁时效,在规定的时效期间内提请并开始商事仲裁程序。
各国一般都对商事仲裁程序开始的时效期间作出了规定。例如,英国《1996年仲裁法》第13条第1款规定,时效法同时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该条第4款还规定,所谓的时效法包括:(1)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是指《1980年时效法》、《1984年涉外时效法》和其他有关诉讼时效的立法(无论何时通过);(2)在北爱尔兰,是指《1989年时效法令》(北爱尔兰)、《1985年涉外时效法令》(北爱尔兰)以及其他有关诉讼时效的立法(无论何时通过)。瑞典《1999年仲裁法》第45条规定:“如根据法律或协议,当事人须在一定期间内提起诉讼,但争讼事项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则当事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间内根据第19条申请仲裁。
有关商事仲裁程序开始的时效期间,不仅规定在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实践中,当事人经常在其商事仲裁协议中对商事仲裁程序开始的时效期间作出约定,而且约定的期间通常要短于法律规定的期间。在海事仲裁中,当事人在其仲裁协议中对仲裁程序开始的时效期间加以约定的做法十分盛行,载于租约或提单中的仲裁条款大都含有此类约定。例如,新康1974(Centrocon 1974)程租格式中的仲裁条款即规定:“任何索赔都须以书面方式提出。申诉人的仲裁员须在最后一次卸货结束之后的3个月 内指定。如果本款规定未获遵守。应当推定当事人已放弃其申请索赔请求权并完全丧失时效。”
为商事仲裁程序的开始确定时效,其意义无外乎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尽快了结与对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其二,确保商事仲裁机构(仲裁庭)及时、公正地裁决案件。如果有关的权利不能得到及时的行使,长期处于“睡眠状态”,就容易导致争议解决时,有关的证据因年代久远而难以甚至无从收集,从而给案件的处理带来困难。而为商事仲裁程序的开始设定时效,则可以有效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进而保障争议案件得到及时、公正的解决。其三,通过上述两方面,有利于稳定财产关系,加快民商事流转,从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确定有关利息能否得到追偿
商事仲裁程序何时开始,对于有关利息的追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如果债务人在拖欠债务很长时间之后,最终仍能抢在商事仲裁程序开始之前将所欠本金全部清偿,债权人将会因此而无法纯为追偿利息去提请商事仲裁,开始一个商事仲裁程序。 如果债务人在商事仲裁程序开始之前只是部分偿还了所欠本金,则债权人可以就余下尚未偿付的本金及其利息提请商事仲裁,开始商事仲裁程序。但对于之前已经偿还的本金之上的利息,债权人则无法通过该商事仲裁程序予以追偿,仲裁庭也无权对此作出裁决。例如,英国《1996年仲裁法》第49条第3款规定:“仲裁庭可以依其认为符合案件实际情况的日期、利率、余额裁决下列款项的单利或复利:(a)关于截至裁决日止的期间,按仲裁庭裁决的全部或部分金额计。(b)关于截至实际支付日止的期间,按仲裁开始时未给付但在裁决之前给付的仲裁请求中的全部或部分金额计。”2000年香港《仲裁(修订)条例》第2GH条第1款亦规定,在仲裁庭席前进行的仲裁程序中,仲裁庭可就以下款项判给自其认为适当的日期起按其认为适当的息率以单利或复利计算的利息——(a)仲裁庭在仲裁程序中判给的款项;或(b)在仲裁程序中所申索的款项,而该笔款项在仲裁程序展开时仍未缴付,但在裁决作出前已缴付,结算期按仲裁庭认为适当者而定,但计息期不得超逾付款日期。”
三、我国关于商事仲裁程序开始的规定及其完善
(一)我国关于商事仲裁程序开始的规定及其不足
在我国,对于商事仲裁程序的开始,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没有涉及,有关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规则则作出了大致相同的规定。例如,2000年《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第13条规定:“仲裁程序自仲裁委员会或其分会发出仲裁通知之日起开始。” 2000年《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第12条亦规定:“仲裁程序自仲裁委员会发出仲裁通知之日起开始。”
从上述规定来看,商事仲裁程序始于商事仲裁机构在对申诉方当事人的商事仲裁申请手续是否完备作出审查之后,向双方当事人发出仲裁通知 之日。换言之,商事仲裁程序既非始于一方当事人向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之日,或仲裁机构收到一方当事人向其提出的仲裁申请之日,亦非始于被诉方当事人收到申诉方当事人发出的有关其已提出仲裁申请的通知之日,而是在仲裁机构就一方当事人向其提出的仲裁申请进行相应审查并最终决定予以受理,进而分别向双方当事人发出仲裁通知之日才为开始。也就是说,仅有一方当事人向商事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尚不足以导致商事仲裁程序的开始,只有在商事仲裁机构就当事人的仲裁申请决定予以受理,并向当事人发出仲裁通知,商事仲裁程序才能最终开始。由此,即使当事人已向商事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但在仲裁机构决定受理之前或仲裁机构经审查决定不予受理的情况下,商事仲裁程序都被当作尚未开始或从未开始对待。这不仅与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不一致,而且与商事仲裁实际也不相符,更与当事人的仲裁意愿相背。
应该说,在商事仲裁实践中,根据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不仅对于是否选择商事仲裁,决定权在当事人;对于何时启动商事仲裁程序,决定权亦在当事人。因此,只要当事人开始履行其商事仲裁协议,即根据协议实施了提出仲裁申请的行为,商事仲裁程序就实际上已经被启动,商事仲裁程序的开始与当事人对商事仲裁协议的履行无疑应是同步的。至于商事仲裁机构是否予以受理,商事仲裁庭是否组建成立等等,都应属于商事仲裁程序开始以后继续进行的步骤或程序。而且,如果商事仲裁程序要等到商事仲裁机构决定受理之后才为开始,也不利于当事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及时开始商事仲裁程序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因为在当事人提出仲裁申请至商事仲裁机构作出受理决定之间始终存在一个时间差,在这个时间差里一旦有关商事仲裁程序开始的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将彻底失去通过商事仲裁解决争议的机会,当事人的仲裁愿望也就随之落空。
(二)我国关于商事仲裁程序开始的规定的完善
从上述分析来看,我国目前有关商事仲裁规则中关于商事仲裁程序开始的规定明显欠妥,应在适当的时候加以修改;《仲裁法》则更应及早对商事仲裁程序的开始作出明确的规定。无论是在上述哪一种情况下,关于商事仲裁程序开始的较为合理的规定应是:当事人可以自由约定商事仲裁程序何时开始;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则商事仲裁程序自一方当事人向商事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之日开始。目前由于我国只实行机构仲裁,因而商事仲裁程序一般就只可能通过一方当事人向商事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而开始。而在实行临时仲裁的情况下,由于往往没有商事仲裁机构的介入,因而商事仲裁程序一般就是通过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送达关于依商事仲裁协议指定仲裁员或提交争议的通知而开始的。因此,当临时仲裁在我国得到承认和采用时,《仲裁法》还应针对临时仲裁中商事仲裁程序的开始作出适当的规定。对此,英国《1996年仲裁法》第14条的规定颇值得借鉴。


On the legal problems about the beginning of commercial arbitration procedure
DENG Jie
(Huaqiao University Law School,Quanzhou 362021,Fujian,China)
Biography: DENG Jie(1972-),female,Doctor,Associate professor,Huaqiao University law school,majoring in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Abstract: Since the enactment about the time when commercial arbitration procedure begins is reasonable or not both affect the parties' procedural and substantial rights,we should better the enactment so as to elaborate the advantages of commercial arbitration and meet the practical needs arising from different types of commercial arbitration such as ad hoc arbitration and institutional arbitration,and then by which to urge the parties to exercise their arbitral procedural rights so as to safeguard their substantial rights.
Key Words: commercial arbitration procedure;beginning;time limit;betterment

财政部关于下发《2000年度汇总会计报表〔企业类〕》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下发《2000年度汇总会计报表〔企业类〕》的通知
财政部




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党中央有关部门,中央各企业(集团),各人民团体,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上海、青岛、深圳、厦门市国资
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促进做好2000年度企业(单位)的会计决算工作,及时掌握2000年全国国有企业(单位)和城镇集体企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等基础信息,我们按照“统一设计、口径一致、一表多用、数据共享”的基本原则,结合2000年企业财务会计决
算管理工作实际,设计制定《2000年度汇总会计报表〔企业类〕》,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并按时上报,并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本套报表适用于境内所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编报。
国有和集体金融、保险企业不属本套报表编报范围。
二、本套报表由封面信息、主表、附表和行业补充指标表组成,其中:封面信息、主表、附表适用于所有行业的企业(单位)填报,行业补充指标表仅适用于相关行业的企业填报(行业补充指标表另行下发)。
三、本套报表为基层与汇总统一格式,填报基本单位为:大型企业(含大型企业集团)为第三级以上(含第三级)各级企业,第三级以下企业并入第三级进行填报;中小型企业为子公司以上企业填报,子公司以下企业并入子公司进行填报。
四、各类国有企业(单位)和城镇集体企业(单位)的《2000年度汇总会计报表〔企业类〕》编制工作,要在做好财产盘点、资金清理、账务核对及正确结转损益等年终决算基础上,按照2000年度汇总会计报表格式和编制说明等具体要求,以2000年12月31日年终会计
决算结果和相关资料为基本填报依据,保证数据的真实、合法和完整,并按规定认真组织做好录入、审核、汇总等工作。
五、各类国有企业(单位)和城镇集体企业(单位)均使用本套报表格式,但实行分别组织的方式,即:分别布置落实、分别编制报表、分别录入微机、分别数据审核、分别汇总上报。
六、为满足各部门、各地区工作需要,中央各部门(企业集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可根据实际需要,在不改变本套报表基本格式的前提下,自行增加项目和表格(“数据处理软件”在设计时,设置了相应的功能),但必须按照本套报表统一格式上报财政部。
七、以产权为纽带组建的企业集团须以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数据为本套报表填报基本依据。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原则、范围及编制方法按财政部《关于印发〈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的通知》(财会字〔1995〕11号)执行。
境外企业与境内企业报表合并时,以2000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与美元比价的中间价折算。
八、中央各部门(企业集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和国有资产管理局(办)应认真落实填报工作任务,明确分工,精心组织,并积极做好相关业务机构的协调和配合。各部门和各地区要在细致组织层层会审的基础上,确保报表数据的真实、合法和完整
,以及与各业务口上报数据衔接一致,并于2001年4月20日前上报财政部(统计评价司和有关业务司各一份)。分报的内容包括:
(一)中央各部门和各地区上报财政部统计评价司的内容包括:汇总报表、编制说明(企业集团上报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一式一份,汇总数据软盘和全部基层企业分户数据软盘(或光盘)一式一份。
(二)中央各部门和各地区上报财政部各有关业务司的内容包括:归口管理企业汇总(合并)报表和编制说明(企业集团上报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归口管理企业汇总(合并)数据软盘和行业基层企业分户数据软盘(或光盘)一式一份。
(三)中央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年报汇总机构在年报编制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做好数据分析工作,并于2001年5月31日前将会计报表分析报告一式两份上报财政部(统计评价司和有关对口业务司各一份)。
(四)中央各部门(企业集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上报财政部的汇总(合并)报表和汇总数据软盘须以“万元”为金额单位(计算机自动生成),全部基层分户数据软盘仍以“元”为金额单位。
(五)本套报表为企业向财政部门报送的年终会计决算报告格式。凡各级财政部门规定需要由中介机构审计的企业(单位),上报本套报表时应附中介机构审计报告。有关中介机构审计的具体要求,财政部将另行发文。
(六)报表格式中的《现金流量表》由各级企业分户填报,只收集分户数据,不进行汇总或合并。
九、各企业(集团)上报2000年汇总(合并)会计报表附注应包括:不符合基本会计假设的说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原因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情况,企业合并、分立、改组改
制、关闭破产及重大投融资活动等;股份有限公司还应对坏账准备计提方法、计提比例等重大情况等进行详细说明。
财务状况说明书应对企业年度内的财务收支、成本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活动情况及经营业绩和存在的不足。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税金缴纳情况;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
影响的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十、2000年度汇总会计报表〔企业类〕的“数据处理软件”另行下发。
各部门、各地方在报表的编制和上报过程中,如发现问题,请及时与财政部(统计评价司)联系。
附件:一、2000年度汇总会计报表〔企业类〕
二、2000年度汇总会计报表〔企业类〕编制说明

附件一:

〔单位汇总封面〕
2000年度汇总会计报表
〔企业类〕
(公章)
汇总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
(签章)
单位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
(签章)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______________
(签章)
总 会 计 师:________________
(签章)
会计机构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
填 表 人:________________
编 制 日 期:2001年__月__日

---------------------------------------
| 〔分户填报封面〕 |
| 2000年度汇总会计报表 |
| |
| |
| 〔企业类〕 |
| |
| |
| (公章) |
| 企 业 名 称:________________ |
| (签章) |
| 单位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 |
| (签章) |
|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______________ |
| (签章) |
| 总 会 计 师:________________ |
| (签章) |
| 会计机构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 |
| 填 表 人:________________ |
| 通 讯 地 址:________________ |
| 邮 政 编 码:□□□□□□ |
| 电 话 号 码:□□□□□ □□□□□□□□ □□□□□ |
| (长途区号) (电话号) (分机号) |
| 编 制 日 期:2001年__月__日 |
| 负责审计事务所:________________ |
| 签字会计师:__________________ |
---------------------------------------

---------------------------------------------------
|企业(单位)统一代码 |
| (各级技术监督局核发) |
| 本企业代码□□□□□□□□—□ |
| 上一级企业(单位)代码□□□□□□□□—□ |
| 集团企业(公司)总部代码□□□□□□□□—□ |
|-------------------------------------------------|
|隶属关系 |
| (国家标准:行政隶属关系代码—部门标识代码) □□□□□□—□□□ |
|-------------------------------------------------|
|所在地区 |
| (国家标准:行政区划代码) □□□□□□ |
|-------------------------------------------------|
|所属行业码 |
| (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行业会计制度代码) □□□□—□□ |
|-------------------------------------------------|
|经营规模 1特大型 2大型 3中型 4小型 5不划型 □ |
|-------------------------------------------------|
|经济类型 1国有及国有控股 2城镇集体 □ |
|-------------------------------------------------|

|组织形式 |
|1独资公司 2非公司制独资企业 3上市股份有限公司 |
|4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 5有限责任公司 6股份合作制企业 |
|7合资或合营企业 8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 □ |
|-------------------------------------------------|
|工效挂钩标识码 1执行工效挂钩办法 2不执行工效挂钩办法 □ |
|-------------------------------------------------|
|养老统筹标识码 1已参加社会养老统筹 2未参加社会养老统筹 □ |
|-------------------------------------------------|
|补充指标表标识码 |
|00无补充表 01粮食 02铁路运输 03民用航空 04邮电 05农口 |
|06文教 07外经 08外贸 09旅游 10供销合作社 □□ |
|-------------------------------------------------|
|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类型 |
| 0未经审计 1无保留意见 2保留意见 3否定意见 4拒绝表示意见 □ |
|-------------------------------------------------|

|成立年份 □□□□ |
|-------------------------------------------------|
|上年单位代码 □□□□□□□□—□□ |
|-------------------------------------------------|
|新报因素 |
|0连续上报 1新投资设立 2竣工移交 3新设合并 |
|4分立 5上年应报未报 6报表类别改变 7其他 □ |
|-------------------------------------------------|
|报表类型码 |
| 0单户表 1集团差额表 2金融并企业表 3境外并企业表 9集团合并表 □ |
|-------------------------------------------------|
|备用码 □□□□□□ |
---------------------------------------------------

资产负债表
会年企01表
编制单位: 2000年12月31日 单位: 元
--------------------------------------------------------
项 目 |行次|年初数|年末数|| 项 目 |行次|年初数|年末数
-----------------|--|---|---||---------------|--|---|---
货币资金 |1 | | ||短期借款 |48| |
-----------------|--|---|---||---------------|--|---|---
短期投资 |2 | | ||应付票据 |49| |
-----------------|--|---|---||---------------|--|---|---
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3 | | ||应付账款 |50| |
-----------------|--|---|---||---------------|--|---|---
短期投资净额 |4 | | ||预收账款 |51| |
-----------------|--|---|---||---------------|--|---|---
应收票据 |5 | | ||代销商品款 |52| |
-----------------|--|---|---||---------------|--|---|---

应收股利 |6 | | ||应付工资 |53| |
-----------------|--|---|---||---------------|--|---|---
应收利息 |7 | | ||应付福利费 |54| |
-----------------|--|---|---||---------------|--|---|---
应收账款 |8 | | ||未缴税金 |55| |
-----------------|--|---|---||---------------|--|---|---
其他应收款 |9 | | ||应付利润(股利) |56| |
-----------------|--|---|---||---------------|--|---|---
减:坏账准备 |10| | ||其他应缴款 |57| |
-----------------|--|---|---||---------------|--|---|---
应收款项净额 |11| | ||其他应付款 |58| |
-----------------|--|---|---||---------------|--|---|---
预付账款 |12| | ||预提费用 |59| |
-----------------|--|---|---||---------------|--|---|---
期货保证金 |13| |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60| |
-----------------|--|---|---||---------------|--|---|---
应收补贴款 |14| | ||其他流动负债 |61| |
-----------------|--|---|---||---------------|--|---|---
应收出口退税 |15| | || 流动负债合计 |62| |
-----------------|--|---|---||---------------|--|---|---

存货 |16| | ||长期借款 |63| |
-----------------|--|---|---||---------------|--|---|---
其中:原材料 |17| | ||应付债券 |64| |
-----------------|--|---|---||---------------|--|---|---
产成品(库存商品) |18| | ||长期应付款 |65| |
-----------------|--|---|---||---------------|--|---|---
减:存货跌价准备(商品削价准备)|19| | ||其他长期负债 |66| |
-----------------|--|---|---||---------------|--|---|---
存货净额 |20| | || 其中:特准储备资金 |67| |
-----------------|--|---|---||---------------|--|---|---
待摊费用 |21| | || 专项应付款 |68| |
-----------------|--|---|---||---------------|--|---|---
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 |22| | || 长期负债合计 |69| |
-----------------|--|---|---||---------------|--|---|---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 |23| | ||递延税款贷项 |70| |
-----------------|--|---|---||---------------|--|---|---
其他流动资产 |24| | || 负债合计 |71| |
-----------------|--|---|---||---------------|--|---|---
流动资产合计 |25| | ||*少数股东权益 |72| |
-----------------|--|---|---||---------------|--|---|---
长期投资 |26| | ||实收资本(股本) |73| |
-----------------|--|---|---||---------------|--|---|---
减: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27| | || 国家资本 |74| |
-----------------|--|---|---||---------------|--|---|---
长期投资净额 |28| | || 集体资本 |75| |
-----------------|--|---|---||---------------|--|---|---
*其中:合并价差 |29| | || 法人资本 |76| |
-----------------|--|---|---||---------------|--|---|---

固定资产原价 |30| | || 其中:国有法人资本 |77| |
-----------------|--|---|---||---------------|--|---|---
减:累计折旧 |31| | || 集体法人资本 |78| |
-----------------|--|---|---||---------------|--|---|---
固定资产净值 |32| | || 个人资本 |79| |
-----------------|--|---|---||---------------|--|---|---
固定资产清理 |33| | || 外商资本 |80| |
-----------------|--|---|---||---------------|--|---|---
工程物资 |34| | ||资本公积 |81| |
-----------------|--|---|---||---------------|--|---|---
在建工程 |35| | ||盈余公积 |82| |
-----------------|--|---|---||---------------|--|---|---
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36| | || 其中:法定盈余公积 |83| |
-----------------|--|---|---||---------------|--|---|---
固定资产合计 |37| | || 公益金 |84| |
-----------------|--|---|---||---------------|--|---|---
无形资产 |38| | || 补充流动资本 |85| |
-----------------|--|---|---||---------------|--|---|---
其中:土地使用权 |39| | ||*未确认的投资损失 |86| |
-----------------|--|---|---||---------------|--|---|---

递延资产 |40| | ||未分配利润 |87| |
-----------------|--|---|---||---------------|--|---|---
其中:开办费 |41| |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88| |
-----------------|--|---|---||---------------|--|---|---
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42| | || 所有者权益合计 |89| |
-----------------|--|---|---||---------------|--|---|---
无形及递延资产合计 |43| | || |90| |
-----------------|--|---|---||---------------|--|---|---
其他长期资产 |44| | || |91| |
-----------------|--|---|---||---------------|--|---|---
其中:特准储备物资 |45| | || |92| |
-----------------|--|---|---||---------------|--|---|---
递延税款借项 |46| | || |93| |
-----------------|--|---|---||---------------|--|---|---
资产总计 |47| | ||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 |94| |
--------------------------------------------------------
注:表中带*科目为合并会计报表专用。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会年企02表
编制单位: 2000年度 单位: 元
------------------------------------------------
项 目 | 行次 | 上年实际数 | 本年实际数
---------------------------|----|-------|-------
一、主营业务收入 | 1 | |
---------------------------|----|-------|-------
其中:出口产品(商品)销售收入 | 2 | |
---------------------------|----|-------|-------
进口产品(商品)销售收入 | 3 | |
---------------------------|----|-------|-------
减:折扣与折让 | 4 | |
---------------------------|----|-------|-------
二、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 5 | |
---------------------------|----|-------|-------
减:(一)主营业务成本 | 6 | |
---------------------------|----|-------|-------
其中:出口产品(商品)销售成本 | 7 | |
---------------------------|----|-------|-------
(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 8 | |
---------------------------|----|-------|-------
(三)营业费用 | 9 | |
---------------------------|----|-------|-------
(四)其他 | 10 | |
---------------------------|----|-------|-------

加:(一)递延收益 | 11 | |
---------------------------|----|-------|-------
(二)代购代销收入 | 12 | |
---------------------------|----|-------|-------
(三)其他 | 13 | |
---------------------------|----|-------|-------
三、主营业务利润 | 14 | |
---------------------------|----|-------|-------
加:其他业务利润 | 15 | |
---------------------------|----|-------|-------
减:(一)存货跌价损失 | 16 | |
---------------------------|----|-------|-------
(二)管理费用 | 17 | |
---------------------------|----|-------|-------
(三)财务费用 | 18 | |
---------------------------|----|-------|-------
(四)其他 | 19 | |
---------------------------|----|-------|-------

四、营业利润 | 20 | |
---------------------------|----|-------|-------
加:(一)投资收益 | 21 | |
---------------------------|----|-------|-------
(二)期货收益 | 22 | |
---------------------------|----|-------|-------
(三)补贴收入 | 23 | |
---------------------------|----|-------|-------
其中:补贴前亏损企业补贴收入 | 24 | |
---------------------------|----|-------|-------
(四)营业外收入 | 25 | |
---------------------------|----|-------|-------
(五)其他 | 26 | |
---------------------------|----|-------|-------
其中:用以前年度含量工资结余弥补利润 | 27 | |
---------------------------|----|-------|-------
减:(一)营业外支出 | 28 | |
---------------------------|----|-------|-------
(二)其他支出 | 29 | |
---------------------------|----|-------|-------
其中:结转的含量工资包干结余 | 30 | |
---------------------------|----|-------|-------
加: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31 | |
---------------------------|----|-------|-------

五、利润总额 | 32 | |
---------------------------|----|-------|-------
减:所得税 | 33 | |
---------------------------|----|-------|-------
*少数股东损益 | 34 | |
---------------------------|----|-------|-------
*加:未确认的投资损失 | 35 | |
---------------------------|----|-------|-------
六、净利润 | 36 | |
---------------------------|----|-------|-------
加:(一)年初未分配利润 | 37 | |
---------------------------|----|-------|-------
(二)盈余公积补亏 | 38 | |
---------------------------|----|-------|-------
(三)其他调整因素 | 39 | |
---------------------------|----|-------|-------

七、当年可供分配利润 | 40 | |
---------------------------|----|-------|-------
减:(一)单项留用的利润 | 41 | |
---------------------------|----|-------|-------
其中:1.留给企业技术转让利润 | 42 | |
---------------------------|----|-------|-------
2.留给企业治理“三废”产品利润 | 43 | |
---------------------------|----|-------|-------
(二)补充流动资本 | 44 | |
---------------------------|----|-------|-------
(三)提取盈余公积 | 45 | |
---------------------------|----|-------|-------
其中: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 46 | |
---------------------------|----|-------|-------
提取法定公益金 | 47 | |
---------------------------|----|-------|-------
(四)应付投资者利润(股利) | 48 | |
---------------------------|----|-------|-------
(五)其他 | 49 | |
---------------------------|----|-------|-------
八、未分配利润 | 50 | |
---------------------------|----|-------|-------
其中:应由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 | 51 | |
------------------------------------------------
注:表中带*科目为合并会计报表专用。

现金流量表
会年企03表
编制单位: 2000年度 单位: 元
---------------------------------------------------------
项 目 |行次|金额|| 项 目 |行次| 金额
--------------------|--|--||---------------------|--|----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 |× || 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38|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2 | || 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 |39|
--------------------|--|--||---------------------|--|----
收到的租金 |3 | || 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 |40|
--------------------|--|--||---------------------|--|----
收到的税费返还 |4 | || 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41|
--------------------|--|--||---------------------|--|----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5 | || 现金流出小计 |42|
--------------------|--|--||---------------------|--|----
现金流入小计 |6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43|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7 | ||四、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 |44|
--------------------|--|--||---------------------|--|----
经营租赁所支付的现金 |8 | ||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45|
--------------------|--|--||---------------------|--|----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9 | ||附注: |46| ×
--------------------|--|--||---------------------|--|----

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款 |10| ||1.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 |47| ×
--------------------|--|--||---------------------|--|----
支付的所得税款 |11| || 以固定资产偿还债务 |48|
--------------------|--|--||---------------------|--|----
支付的除增值税、所得税以外的其他 |12| || 以投资偿还债务 |49|
税费 | | || | |
--------------------|--|--||---------------------|--|----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13| || 以固定资产进行长期投资 |50|
--------------------|--|--||---------------------|--|----
现金流出小计 |14| || 以存货偿还债务 |5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5| || 融资租赁固定资产 |52|
--------------------|--|--||---------------------|--|----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6|× ||2.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53| ×
--------------------|--|--||---------------------|--|----
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17| || 净利润 |54|
--------------------|--|--||---------------------|--|----
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 |18| || 加:计提的坏账准备或转销的坏账 |55|
--------------------|--|--||---------------------|--|----
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 |19| || 固定资产折旧 |56|
--------------------|--|--||---------------------|--|----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 |20| || 无形资产摊销 |57|
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 | | || | |
--------------------|--|--||---------------------|--|----
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21| ||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 |58|
| | || 产损失(减:收益) | |
--------------------|--|--||---------------------|--|----
现金流入小计 |22| ||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59|
--------------------|--|--||---------------------|--|----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 |23| || 财务费用 |60|
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 | || | |
--------------------|--|--||---------------------|--|----
权益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24| || 投资损失(减:收益) |61|
--------------------|--|--||---------------------|--|----
债权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25| || 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62|
--------------------|--|--||---------------------|--|----
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26| || 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63|
--------------------|--|--||---------------------|--|----
现金流出小计 |27| ||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64|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8| ||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65|
--------------------|--|--||---------------------|--|----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9|× || 其他 |66|
--------------------|--|--||---------------------|--|----

吸收权益性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3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67|
--------------------|--|--||---------------------|--|----
发行债券所收到的现金 |31| ||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 |68| ×
--------------------|--|--||---------------------|--|----
借款所收到的现金 |32| || 货币资金的期末余额 |69|
--------------------|--|--||---------------------|--|----
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33| || 减:货币资金的期初余额 |70|
--------------------|--|--||---------------------|--|----
现金流入小计 |34| || 现金等价物的期末余额 |71|
--------------------|--|--||---------------------|--|----
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35| || 减:现金等价物的期初余额 |72|
--------------------|--|--||---------------------|--|----
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 |3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73|
--------------------|--|--||---------------------|--|----
分配股利或利润所支付的现金 |37| || |74|
---------------------------------------------------------

应上缴应弥补款项表
会年企附01表
编制单位: 2000年度 单位: 元
----------------------------------------------------
项 目 |行次|金额|| 项 目 |行次 | 金额
--------------------|--|--||---------------|---|----
一、增值税: |1 |× || 年初未缴数 |59 |
--------------------|--|--||---------------|---|----
(一)一般纳税人填报部分: |2 |× || 本年应缴数 |60 |
--------------------|--|--||---------------|---|----
1.应缴增值税: |3 |× || 本年已缴数 |61 |
--------------------|--|--||---------------|---|----
(1)年初未抵扣数(用“-”号表示) |4 | || 年末未缴数 |62 |
--------------------|--|--||---------------|---|----
(2)销项税额 |5 | ||十、其他各税: |63 | ×
--------------------|--|--||---------------|---|----
出口退税 |6 | || 年初未缴数 |64 |
--------------------|--|--||---------------|---|----
进项税额转出 |7 | || 本年应缴数 |65 |
--------------------|--|--||---------------|---|----
转出多缴增值税 |8 | || 本年已缴数 |66 |
--------------------|--|--||---------------|---|----

(3)进项税额 |9 | || 年末未缴数 |67 |
--------------------|--|--||---------------|---|----
已缴税金 |10| ||十一、财政拨款: |68 | ×
--------------------|--|--||---------------|---|----
减免税款 |11| || 年初结余 |69 |
--------------------|--|--||---------------|---|----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12| || 本年拨入 |70 |
--------------------|--|--||---------------|---|----
转出未缴增值税 |13| || 本年支出 |71 |
--------------------|--|--||---------------|---|----
(4)年末未抵扣数(用“-”号表示) |14| || 本年结余 |72 |
--------------------|--|--||---------------|---|----

2.未缴增值税: |15|× ||十二、应缴财政利润: |73 | ×
--------------------|--|--||---------------|---|----
年初未缴数(多缴数以“-”号填列) |16| || 年初未缴数 |74 |
--------------------|--|--||---------------|---|----
本年转入数(多缴数以“-”号填列) |17| || 本年应缴数 |75 |
--------------------|--|--||---------------|---|----
本年已缴数 |18| || 本年已缴数 |76 |
--------------------|--|--||---------------|---|----
年末未缴数(多缴数以“-”号填列) |19| || 年末未缴数 |77 |
--------------------|--|--||---------------|---|----
(二)小规模纳税人填报部分: |20|× ||十三、欠缴财政特种基金: |78 | ×
--------------------|--|--||---------------|---|----
年初未缴数 |21| || 年初未缴数 |79 |
----------